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长治之旅——9999js金沙老品牌赴长治市“立体国画,非遗晋军”暑期社会实践队

时间:2018-07-17来源: 作者:点击率:

旅程第一天,早起。沿路的绿植,赶着上班的职员以及店门外做早操的景象,无不彰显出长治这个城市的历史悠久。我认为一个厚重的城市必然是敬畏历史的;一个敬畏历史的城市必然是尊重文化的。队员们今天的任务是去堆锦博物馆,探访堆锦传承人,了解长治堆锦文化。一天下来,所见所闻应证了我对于长治的想象。

既然是来做关于长治堆锦的问卷调查,自然不能啥也不准备就开始,对此我也查阅了一定的资料,对长治堆锦有了初步的了解。长治堆锦起源于清末民初,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它就像是给国画穿了一层衣服,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初步了解毕竟是初步了解,在看到实体之前,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到底是个怎样的艺术。参观完博物馆,它在我心中的形象才更加具体,原来它是这样的。对它的更深一步了解是经过闫向军先生的讲解。

堆锦的雏形是画家文人应富人的需求将画立体化,这种形式由于画家文人没有传承的想法,对手艺人的绘画要求高导致它并没有从画画中分离开来。据闫先生说,堆锦流传开来很大是李家父子的功劳。李家在当时是大户人家,李自清在一次为他人作画时,经过学习琢磨很好地将国画立体化,因为家庭讲究琴棋书画的教育,李自清的的儿子李模很好将堆锦传承了下来,1915年李模和他的儿子李时忠凭借四季条屏堆锦图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长治堆锦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从政治和经济上来看,明朝中晚期修长城,朝廷将供应粮草的任务交给了商人,当时的山西资源丰富有煤有铁有盐,晋商初步形成模型,经济再繁荣不过。彼时长治集中了一堆富人,在不愁吃喝的情况下,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有所提高,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上了一个台阶。除此江浙闽粤四川潞安府盛产丝绸,黄河以北只有潞安府也就是长治产丝绸,为堆锦提供了很好的生产条件,这些都促使了堆锦作为奢侈品的销售。从文化上来看,清末山西东南部流行开上党梆子,戏剧的形成衍生了一系列工艺的发展,与同时期的别的地方相比,长治的针织品并不只是刺绣,堆锦使它们更加形象,不论是小孩的虎头帽虎头鞋,还是戏服的针针线线,都别具一格。

博物馆里的堆锦图不多,稍微上点年份的图或多或少都有岁月的痕迹遗留在上面,由于丝绸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风化降解,堆锦图上的其他材料随着时间也多失去原本的色泽。堆锦原是用棉花做填充,棉花放长了时间会生虫,除此软软的填充物使得很多细节问题都难以解决。除此堆锦画过于传统,没有变化的它很难符合时代的审美,一个个问题迫使传承人想出改良的方法。经过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到如今软胎转硬胎,堆锦画也尝试着贴合当今审美,更加时尚,制作上结合印刷降低对画画的要求。

有器必有型,有型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闫老师对堆锦的情怀不难让我想到一个满含期待又有些焦虑的老父亲。在他心里,堆锦实在是个优秀的文化,他的孩子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他想改变它,他也正在努力改变它。

期待明天的堆锦会更好。